筑底回升,深化供给侧,绿色创新引领发展
一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
生产销售增长,利润回升
2016年全省建材(未含建筑用五金)完成工业增加值1427.2亿元,同比增长5.6%,比上年减少4.2个百分点,比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率快0.7个百分点,但比全省工业平均增长低1.1个百分点,这是多年没有出现过的。工业销售产值5495.9亿元,增长4.9%。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中,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4.4%,五金、电料类增长12.6%。利润总额312.9亿元,增长10.6%;全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亏损面9.9%,低于全省平均亏损面3.9个百分点。
2016年广东省建材行业主要产品产量除陶瓷外均有所增长,其中,石灰石 6372.1万吨,同比增长8.2%;水泥15078.6万吨,增长1.7%;水泥熟料 9000.9万吨,增长9.2%;平板玻璃9276.1万重量箱,增长13.5%;陶瓷砖24.4亿平方米,下降4.7%;卫生陶瓷3994.4 万件,下降6.0%;商品混凝土8463.7万立方米,增长16.3%;水泥混凝土排水管202千米,增长31.6%;水泥混凝土电杆136.9万根,增长26.5%;预应力混凝土桩4267.6万米,增长12.2%;砖202.7亿块,增长21.9%;天然大理石板材2234.9万平方米,增长2.9%;天然花岗石板材1246.7万平方米, 增长11.8%;中空玻璃 498.3平方米,增长9.2%;钢化玻璃2373.1万平方米,下降0.6%;夹层玻璃2004.1 万平方米,下降19.2%;玻璃纤维纱 13.6万吨,增长2.1%;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2.6 万吨,增长29.3%;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12.9万平方米,增长2.2%;石膏板4762.3万平方米,增长6.0%。
主要产品出口下滑,2016年全省建材产品出口额140.9亿美元,下降24.3%。其中,建筑卫生陶瓷出口额占42.4%。
据广州海关数据统计,2016年1-12月我省陶瓷产品出口总量为1300.2万吨,同比下降9.4%;累计出口额70.2亿美元,下降19.7%。其中,建筑陶瓷出口1157.2万吨,出口额31.0亿美元,分别下降7.6%和12.7%;卫生陶瓷出口36.9万吨,出口额11.0亿美元,分别下降3.6%和23.8%。
2011年以来我省陶瓷产品出口平均单价持续上涨,至2015年累计上涨55.2%。从2016年第一季度起,我省陶瓷产品出口平均单价出现多年来的首次下滑。1—12月我省陶瓷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较上年同期下降11.5%。其中,建筑陶瓷出口单价下降5.5%,卫生陶瓷下降20.9%。
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,1-12月,全省建材行业(未含建筑用五金)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70.21亿元,增长5.6%,比上年增速少13个百分点。技术改造投资活跃,1-6月,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2.5%,高于全行业投资37.6个百分点。由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节能环保力度加大,水泥、玻璃、陶瓷等各行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,为建材产业下一步的发展积聚能量,为下一步的优胜劣汰打下基础。
能耗水平略有增长,2016年,我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仅增长2.0%,低于增长速度,但增幅比上年提高6.7个百分点。
二、经济运行特点
(一)水泥行业需求、价格、效益稳步增长
2016年全省水泥市场需求和价格有所回升,经济效益稳步增长,利润约30亿元,增幅近10%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由于广东水泥产业集中度低于其他省份,在执行国务院34号文实施错峰生产方面,难度比其他省份大。但是,正因如此,广东省水泥行业从自身情况出发,建立了有效的自律机制,而且执行得比较好,在控制产能、提升效益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“十二五”时期,广东省工业领域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“十二五”各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任务。水泥行业62条日产熟料2000吨以上水泥生产线完成降氮脱硝改造,累计淘汰水泥4026.5万吨。
(二)平板玻璃产量和整体效益提升较大,转型升级加快
平板玻璃产量增幅较大,去产能与房地产市场回暖直接或间接带旺了玻璃的需求,市场出现阶段性的供给紧张,加之燃料和纯碱等生产成本节节攀长,平板玻璃原片价格一路走高。均价从年初的65元/重量箱,到9月初上涨到100元/重量箱的近年来高位,随后逐步回调至85元/重量箱水平,全年最高涨幅达35%。平板玻璃原片价格上涨幅度和持续时间创近年来的新高,大大增强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,整体经济效益提升。
玻璃行业作为节能减排、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,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玻璃深加工行业推动智能制造,通过智能化、信息化手段改造生产过程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
(三)陶瓷行业量价齐跌,陶企创新和环保成果初现,行业集中度提高
2016年,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产量有所下降。建筑陶瓷全行业上半年生产线开工率整体约为70~80%,下半年不足60%,特别是二三线品牌企业,面临压力较大,部分厂商12月初就开始停窑检修。品牌企业开工情况较好,部分没有品牌优势和特色产品的企业自春节过后便开工不足,个别企业甚至因资金链问题而停产关闭。
受产能过剩、库存积压、行情低迷影响,陶瓷产品总体价格下滑,陶瓷企业经济效益也受影响。12月佛山陶瓷价格总指数报93.26点,环比升0.53%,同比跌2.18%;建筑陶瓷系列指数报88.62点,环比升0.91%,同比跌2.79%;卫生陶瓷系列指数报121.16点,环比跌1.08%,同比升0.61%。2016年指数走势,除6-8月,因部分企业推出权重产品的优等品指数大幅上涨外,多数月份指数呈小幅降势,陶瓷产品产能过剩与需求有限的矛盾持续存在。
陶瓷行业整体形势低迷,但陶瓷企业积极通过节能、环保、绿色、创新、紧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努力措施来提升企业竞争力。企业节能环保意识和主动性加强,节能环保投入加大,积极参与国家绿色建材标识评价并取得较好成绩;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加快转型升级,例如,新明珠集团打造多元化产业生态圈,东鹏、新明珠牵头成立众陶联产业平台,宏宇集团研发大红墨水突破世界性难题,东鹏、博晖机电干法制粉项目通过国家级鉴定,蒙娜丽莎国家级能源管理中心通过工信部项目验收;而唯美集团在美国投资设厂,科达洁能与广州森大集团联合投资在非洲建陶瓷厂(其中肯尼亚陶瓷厂已正式投产),则是我省建材企业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落到实处的标志。
(四)装饰装修类其他材料逆势增长
铝型材、不锈钢、塑料管材等装饰装修类材料和新型建材运行情况良好,比上年度有较快增长。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中,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4.4%,五金、电料类增长12.6%。
(五)全行业环保力度加大
2016年,水泥、玻璃、陶瓷三大行业的环保力度大大加强,之前相对于水泥行业来说环保动作慢一些的玻璃、陶瓷行业,在去年一年时间里面,很多企业都积极采取措施,利用市场低迷的时间,进行环保升级改造。
三、2017年需求预测与行业展望
2016年国家去产能的范围主要是煤炭、钢铁行业,2017年将拓展到水泥和平板玻璃等行业。
2017年,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加大,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,预计今年水泥需求波动不大,与2016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。去产能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及阶梯电价的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,将加速落后产能的退出,有助于水泥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。
由于一二线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,影响房地产销售,未来玻璃、陶瓷及其他装饰装修材料需求将审慎乐观,二次装修是需求增长的补充。
原材料、燃料和环保等运行成本的提升,将使行业利润水平产生一定影响。去产能有助于行业整体结构优化、经济效益提升。
陶瓷行业市场供需失衡矛盾更突出,竞争日趋激烈,将加快洗牌,落后的企业面临淘汰,品牌的产品、创新有特色的企业把握好机会将进一步发展。
陶瓷企业节能环保的自主性将进一步加强,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大投入进行环保、节能设施的升级改造。干法制粉、原料集中制备等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加快推广,将总体提高行业运行的效益、质量。
出席发布会的各大媒体记者,就建材工业运行、发展的热点问题,纷纷提问,三位领导分别作了精辟的解答。
边会长表示,关于行业的发展,下一步的关键一个是环保,一个是智能化、自动化制造。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、招工难等问题日益凸显,大量的智能化、自动化制造势在必行。建材行业真正的洗牌开始了,主要是三大方向的洗牌,一个是能耗,一个是环保,一个是自动化、智能化的趋势。好的企业如果环保上去了,自动化、代替人的智能装备上去了,能耗下来了,就不用担心洗牌。
陈环副会长在回答《广东建设报》记者提问时表示,关于绿色发展,我们的建材企业不论是在清洁能源、清洁生产、过程优化还是末端治理,这几年都在加大力度做这项工作,规范性和水平是比较高的。在提供绿色产品方面,我们广东支柱产业的产品,比如陶瓷,在国家层面制定标准、规范等工作,都积极参与。这次由国家绿色建材办公室公布的第一批绿色建材产品中,全国25家绿色陶瓷三星级认证的企业中,广东有24家,由国家层面来引导建材绿色发展。国务院希望把绿色产品在全社会范围更进一步规范,工信部近期公布的绿色企业、绿色园区建设的有关文件,我们正紧密配合政府部门,争取优先在广东做试点,也建议我们的企业以更高的要求,来做好这项工作。通过前几轮的工作,也使得我们广东的企业家对这一块的认知较高,很乐意来做好这项工作,这也为我们下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基础。
吴会长在回答《南方日报》记者提问时表示,广东省建材行业无论是经济总量、产品品种、品质,一直以来位居全国的前列,总量目前在全国排第二位。广东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质量在全国有传统的优势;平板玻璃产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二位,玻璃深加工的高科技、高技术玻璃方面仍然占领全国的高地,不但是提高了玻璃产品的产值,更重要的是在高端玻璃方面的发展更显出我们的特点和优势;塑料管材方面,全国最大的企业在广东,一直承担了很多国家技术进步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;广东也是建筑五金、水管器材生产非常突出的省份,在开平水口形成了国际采购基地。总的来讲广东建材有深厚的基础,有人才聚集优势,也有资本优势,人、财、物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,我们在全国是占优的,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很好的基础。但我们也有劣势,广东处于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,建材原来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,这几年也有部分产业转移到粤东、粤西、粤北,但是主体、重点还是在珠江三角洲(水泥除外),这样一来对我们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约束,主要是环境的约束。大部分的建材产品,由于其生产过程的特点,在目前推进绿色社会建设过程中,对行业的生存发展也带来一定影响。建材企业唯有走绿色发展的道路,从几个源头、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,一是尽可能地用清洁能源,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;二是改进生产工艺,更加节能,减少污染物的产生;三是通过末端治理,达到很好的水平,高于国家或国际的水平。只有走这条路,我们才能发挥我们的优势,维持我们的产业健康发展。